沒有設備運轉的轟鳴聲,沒有高爐排放的白煙,偶爾有幾個穿藍色工作服的員工騎著電動車或自行車從工廠內駛過。與外界沸沸揚揚的“破產”、“倒閉”傳聞相比,海鑫鋼鐵廠區內顯得格外的空曠與安靜。
3月19日,最后一座仍在生產的5號高爐停了,至此,山西海鑫鋼鐵集團(以下簡稱“海鑫鋼鐵”)的6座高爐已經全部停產。不僅如此,海鑫廠區內的電廠和煤氣廠也均已停工。
3月22日海鑫鋼鐵的多位員工證實,海鑫鋼鐵確實已經全面停產,廠內只有輔助設施還在正常運行。但海鑫能源管控處的一位中層告訴記者:“現在是停產不停工,最快四月中旬可以恢復正常生產。”
作為山西最大民營鋼鐵企業,海鑫鋼鐵的全面停產讓業內感到恐慌。“銀行抽貸30億元”、“債務缺口超100億”的傳言四起,對于海鑫集團的債務規模,當地銀監局與統計局稱已和海鑫集團簽訂保密協議,目前尚不能公開。
“海鑫集團現在還沒到資產整合、核算的一個程度。但是停產后,政府已經介入,畢竟關系到企業的發展和近萬人的就業。” 海鑫鋼鐵所在的運城市聞喜縣政府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當地政府在得知海鑫鋼鐵高爐全停后很著急的另一個方面在于,今年前兩個月海鑫的進口數停留在“0”。
“去年海鑫完成6億元的進口,主要是鐵礦石,占到全市的1/3,海鑫今年要是完成不了任務,全市的任務肯定完不成,估計全省的任務都夠嗆。”上述政府人士略顯急促地說。
與鋼鐵業內的恐慌和當地政府的著急截然相反的是,另一些人卻從中看到了機會。在3月22日前后的幾天內,已有數家企業登門造訪海鑫集團總部,以求重組、收購或者托管海鑫鋼鐵。
目前已知有意與海鑫集團合作的就包括河北敬業集團和德龍控股公司,聯系不上“掌門人”李兆會的他們,轉而將合作意向告知當地政府。正處于企業、銀行與政府多方博弈局面中的海鑫鋼鐵未來出路似乎和李兆會的行蹤一樣神秘。
海鑫鋼廠現狀
3月22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海鑫總部看到,偌大廠房內一堆設備停止了運轉,負責運輸的兩輛火車停在鐵軌上,寬闊而干凈的道路上有時一個小時都看不到人影。
“正常上班的話,24小時都會有人,該上料的上料,該生產的生產,整個廠區的機器都會開著的,全是雜音,吵得根本聽不見人說話。”海鑫鋼鐵員工劉良軍介紹。
劉良軍已經在海鑫鋼鐵待了13年,很少遇到鋼廠全部歇工的事,除了那次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海鑫鋼鐵停產半年。
“現在海鑫不生產了,6個高爐全部停了,據說是要停1個月左右。最大的6號高爐去年12月份就停了。已經近一個星期沒有進原料了,現在礦石原料也沒有。”海鑫鋼鐵原料廠調度室的工作人員補充道:“現在是燜爐,即便熄火也沒問題,補充進料后一點火馬上就開工了。”
盡管海鑫鋼鐵已經陸續關停了高爐,進入了全面停產狀態,但是廠內員工仍然正常上班。海鑫鋼鐵另一位員工一邊打掃一邊說道:“放假不放人,現在是原地待命,打掃衛生,看護設備。”
海鑫能源管控處一位中層說,恢復生產期現在定為一個月左右,最快海鑫鋼鐵將在四月中旬復工。
與外界關注債務問題不同的是,劉良軍和同事們更關注裁員及薪酬方面的問題。
劉良軍2001年進入海鑫,見證了“李海倉時代”下的海鑫鋼鐵。他感慨道,相比2001年,現在員工減少了三分之一,2010年曾經有過一次大裁員,隨后兩年人數并未有太大變化,目前差不多8000人。
喧囂四起的“破產”風聲并未給海鑫鋼廠的員工帶來太多的不安。“我們挺樂觀的,這么大廠肯定不會就這么倒閉了,現在雖然沒活干,但領導說工資照發。”不止一個員工證實,海鑫鋼鐵并沒有裁員。
然而,有知情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盡管海鑫鋼鐵職工人數并未有太大變化,但是近兩年海鑫鋼鐵的人員流動性增大。該人士透露,其中一個原因在于海鑫鋼鐵管理人員工資達到七千至一萬元的水平,而普通員工的人均工資僅為2000元左右,近年也并未有大的加薪舉措,并且近三年工資保持延發三個月的狀態。
抽貸與博弈
海鑫鋼鐵何以陷入窘境?是鋼鐵市場下行還是債務壓力導致停產?
3月20日,與李兆會曾為民生銀行股東的史玉柱公開發聲力挺李兆會,其中提到銀行抽貸40億元,導致其流動性出問題,15%貸款利息,導致其負擔較重。
對于海鑫鋼鐵的貸款數額,聞喜縣政府人士表示:“這個貸款數額,不會對海鑫造成致命性傷害,主要在資金流動性上出了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多位知情人士了解到,今年海鑫鋼鐵確實遭遇抽貸,當地銀監局人士透露:“具體是有一家銀行把這個貸款抽了,抽了以后,海鑫沒有及時解決貸款,資金無法周轉。”
目前種種跡象將抽貸的銀行指向了工商銀行。此前曾有報道稱,當地工商銀行行長曾上門要賬,海鑫集團負責人之一、李兆會的妹妹李兆霞無奈之下直接找運城市政府協調。
而據海鑫集團內部人士透露,海鑫集團的礦石進口主要由青島港拉過來,最紅火時一天36列,如今已經停止進口。“比如原料進口公司的賬目是從工行走的,現在工商銀行把這個路一截,外面的資金也沒法輸入。”
不過銀監局人士稱,該工商銀行并非聞喜本地的支行,可能是運城市或者山西省一級的工商銀行。根據該人士掌握的貸款信息顯示,“聞喜本地貸款沒有違約,聞喜當地銀行有七八家,海鑫主要是和工商銀行的建行兩家存在借貸關系,貸款數額并不多”。問及具體數額,該人士給予回避,只稱不超過5億元。
上述銀監會人士還透露,海鑫集團在當地除了從銀行貸款,還沒發現它從其它渠道的借款,但不排除海鑫在其他地區存在民間借貸的行為。
對于海鑫鋼廠全面停產的另一種說法也在內部流傳。
“其實也是跟銀行談的一個籌碼,反正現在行業不景氣,借款利息又那么高,正好要跟工商銀行談判,不如借這個機會穩定穩定。”海鑫集團一位內部人士說:“銀行政策收緊,現在就是政府和市場博弈過程,最后不管是利率降低還是貸款比例,都需要博弈。”
可以讓海鑫集團松口氣的是,目前已有銀行幫助海鑫化解當前的危機。
日前民生銀行方面已表示,海鑫鋼鐵在該行授信敞口19.5億元,全部系抵押擔保貸款。民生銀行正在和相關政府部門及銀行同業一道,協商共同化解風險,幫助海鑫渡過難關。
民生銀行與海鑫鋼鐵關系頗為緊密。上述銀監局人士也證實,民生銀行是海鑫的主要貸款行,海鑫鋼鐵在民生銀行里貸款最多,而李兆會也是民生銀行股東。現在可能要出手相助。一位海鑫鋼鐵中層也稱,民生銀行董事長前幾天還來海鑫集團總部洽談。
多家企業找上門重組
位于海鑫鋼廠對面的海鑫集團總部大廈,近期保衛更加森嚴,原本的大門只留著一人的空隙。16層的辦公大樓內,一眼可看到李海倉的半身銅像。海鑫債務危機一傳來,這里也多了一些尋求合作的企業和個人來造訪。
3月21日,海鑫集團總部內,河北敬業集團總經理、副總經理以及集團副總等一行四人前來造訪。在聯系不上李兆會,又找不到海鑫集團負責人的情況下,河北敬業集團將合作意向向聞喜縣政府人士轉達。
河北敬業集團總經理李慧明特意從石家莊趕來,他十分急切地表達想與海鑫集團合作的心意。“重組、入股、托管、全部購買資產都可以。”
河北敬業集團是一家以鋼鐵為主業,兼營化工、酒店、房地產、貿易等的大型集團公司。現有員工2萬名,總資產154億元,已形成鐵鋼材各1000萬噸的規模。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452億元,上繳稅金4.4億元。
此次急切想要與海鑫集團合作的原因,李慧明解釋:“我們對海鑫的優勢和裝備規模很感興趣,海鑫現在產能600萬噸,河北敬業集團是1000萬噸,我們有擴大規模的訴求,正好借此增加三分之二的產能。”
河北敬業集團總經理李慧明一直反復說明其非常有誠意,“現在我們盈利狀況還不錯,一年七八個億,拿出十幾個億來很正常。不論是何種形式的合作,包括買斷企業,所有的債權債務都幫海鑫接收都是可以的,我們也有這個能力”。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還了解到,不止河北敬業集團有意重組海鑫鋼鐵。據海鑫鋼鐵一位中層透露,德龍控股的相關人員于3月20日左右在海鑫鋼鐵的廠房現場了解情況。
上述中層稱:“德龍控股是談到一定階段,必須要現場了解東西,人家過來看,已經很透明了。德龍控股是想托管海鑫鋼鐵。”
有意重組海鑫鋼鐵的企業遠不止河北敬業集團和德龍控股,山西鋼鐵行業人士稱:“現在山西省的鋼鐵重組紋絲不動,阻力太大,之前28家小家伙都是互相收拾,但這條路必須走,就看怎么走,這正好是個契機。之前太鋼說要收購海鑫,但阻力太大,一直未有進展。”
聞喜經貿局一位負責人表示,聞喜縣政府也在考慮合作重組事宜,經信局、政府辦、公安局幾個部門每天都到海鑫值班,進駐企業。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劉良軍為化名)